羊眼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羊眼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海阔天空京津冀民生愿景国家战略惠及百姓[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21 20:32:52 阅读: 来源:羊眼厂家

【河北日报】张艳梅:我和曹妃甸共成长   路、电、水先后通到了厂区;厂房的钢结构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完成了总工程量的一半;原来长满野草的荒地,即将变成一个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区……看着眼前一天天发生的神奇变化,张艳梅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张艳梅40岁出头,原本在北京经营着一家净菜加工配送企业。让她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她的创业之路因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而发生了精彩嬗变。   “我原来在北京市房山区阎村工业区有一个厂房,主要为餐饮企业生产、配送加工好的净菜产品。”张艳梅告诉记者,凭借着诚信、热忱服务,她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但苦恼也接踵而至。   “原来的厂区规模太小。”张艳梅说,她想扩大生产规模,还想增加经营品种,想办成一个气派的现代化食品企业……但一个个梦想都因找不到地方建厂区而搁浅。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大批北京企业外迁河北,这给张艳梅带来了启示:能不能借这个机遇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如今,坐落在唐山市曹妃甸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厂区满足了张艳梅对于创业的一切要求。张艳梅指着项目建设规划图告诉记者,厂区总占地100亩,可建成5个车间和一个现代化的冷库。厂房建成后,经营版图将扩大到豆制品、快餐、主食等范围。   除了找到满意的厂区,物流条件也让张艳梅喜出望外。生产车间距唐曹高速不到两公里,这也意味着她的生鲜产品用不了5分钟就可以走上高速公路。车间离港口不远,这又让张艳梅产生了做进出口贸易的想法。   但最早和曹妃甸区有关部门接触的时候,张艳梅有点担心,曹妃甸区是个首钢京唐、华润电力等大企业云集的地方,自己的投资规模小,又处在创业期,人家能重视吗?  让张艳梅没想到的是,曹妃甸区向她敞开了热情的怀抱。从准备好资料到拿到营业执照,张艳梅用了不到3天的时间。在项目建设期间,只要遇到难题,从来没有哪个部门推诿过。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次次来到现场,为张艳梅协调解决各种难题。  实际上,张艳梅最初有一个担心:曹妃甸区还处在开发建设中,这里能提供一个适度规模的消费市场吗?  如今,这个担心也被打消了。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曹妃甸区的发展速度超出了她的想象。目前曹妃甸区已拥有近27万常住人口,随着产业聚集的加快,这一数字还在快速上升。张艳梅感到,她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许卫兵)  【河北日报】王魁林:津保开通,回乡“说走就走”   去年12月28日,津保铁路开通运营。京津冀铁路网上这短短“一横”拉近了天津、保定、秦皇岛等许多城市间的距离。出行便捷了,经济文化往来越来越紧密了,人们纷纷给这条从提出建设到开通运营历经百年的铁路“点赞”。祖籍邯郸、现在天津定居的王魁林更是认为,津保铁路串起了亲情和友情,让京津冀三地老百姓间的真情更加浓厚。  在距天津营口道地铁站不远的家中,王魁林告诉记者,今年春节,邯郸、石家庄、保定等地所有的老战友、老朋友都给他打来了电话,“话题只有一个,交通方便了,大家一定要聚聚。”  王魁林今年68岁,从小在武安市贺进镇生活,后来入伍当兵,退伍后在天津定居。退休后,他在我省一家民营企业做顾问,经常在天津和邯郸、石家庄、保定等地间往来。   出行时,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他比较过开车和到北京换乘火车两种方法,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开车走高速,经常要五六个小时。“从天津到北京有城际铁路,可是从北京南站再到北京西站,加上中间换乘,既麻烦又耽误工夫。”   “多年来回邯郸,从十七八个小时、到十三四个小时、八九个小时的火车我都坐过,不仅票难买,晚点更是经常的事情。”回乡一次,一半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让王魁林和乡亲们唠家常的时间只能一再压缩。   由于交通问题,王魁林和许多老战友、老朋友已有数年未曾谋面,平时只能靠电话联系。虽说是拳拳真情付电波,但他总是感觉拉手相见、促膝谈心会更加亲切。正因为如此,王魁林特意乘坐了津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的首发列车G6271次,去感受由一条铁路连接起的浓浓真情。“早晨从家出发,上午就见到了邯郸的朋友,火车运行时间不到3个小时,这在以前真不敢想。”   津保铁路运营以后,短短一个多月时间,王魁林已经回邯郸老家3次,每次都是乘坐高铁。他说,要在以前,遇到可回可不回的事情就尽量不回了,但现在回乡是“说走就走”。而在河北的老战友、老朋友,也是“一个电话就过来了”。   春节前已经和七八个在保定和石家庄的朋友聚过一次,过了正月十五的那次聚会更是有十几个人参加,还想去石家庄看望一位已经九十多岁的老领导……   “这条铁路串起一座座城市,拉近了空间的距离,更拉近了人们情感的距离。”王魁林认为,津保铁路不仅仅是一条铁路线,更是一条经济线,一条真情线。京津冀老百姓的生活,在这条真情线的连接下,将会更加美好。(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马彦铭)  【北京日报】小诺诺:家门口做了大手术  这边,5岁的保定男孩小诺诺在看《猫和老鼠》,时而发出清脆的笑声;那边,爷爷奶奶在包饺子,一片祥和;爸爸妈妈穿梭帮忙,脚步轻盈——春节假期虽已结束,小诺诺的家里,却依然喜气洋溢,年味儿浓郁。   看见外人,小诺诺有点害羞。他牵着杨斌医生的手说:“我们去那个屋吧。”在小诺诺眼里,多次为他检查治疗的保定市儿童医院外科医生杨斌已是“自家人”。   杨斌告诉小诺诺的父母:“恢复得挺好的,过些天就能去幼儿园了。”  去年12月,小诺诺身体不适,父母带他去医院检查,虽然查出了是肾积水,但“治不了”,因为小孩和大人的手术不一样。去另一家三甲医院,结果同样。又去了第三家三甲医院,这次没被直接拒绝,但“明天再来查查”的模棱两可和“最好去北京儿童医院或儿研所”的建议,让小诺诺的家人心里更加没底。   “我们打听了,去北京儿童医院的话至少半年才能排上队,一个比小诺诺病情还严重的孩子,用了两年时间才约上手术。幸运的是,我们又查到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的消息,就想通过保定的绿色抢救转运通道把孩子转到北京儿童医院,缩短等待时间。”  去年12月29日,小诺诺来到保定市儿童医院。“杨医生一看就肯定地说‘得做手术’。看到杨医生这么胸有成竹,又听说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会来指导手术,我们心里一下子有底了,决定就近在家门口医院治疗。”小诺诺的妈妈说。   今年1月4日,小诺诺在保定市儿童医院做静脉肾盂造影;1月6日,住院;1月8日,手术成功;1月21日,出院。   “真没想到这么快!原先以为这个春节会在焦虑中度过呢,没想到这是最高兴的一个春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真是给老百姓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小诺诺的父母你一言我一语,难掩激动。  而杨斌医生也深有感触:“像小诺诺这样的病,以前我们医院也能治,但没这么大的底气,因为万一有什么问题,不知找谁咨询指导。被北京儿童医院托管后,北京的专家每周来坐诊、手术、查房和讲学,他们的传帮带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医疗水平,而且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跟家长交流起来也就更有底气了。” (北京日报记者 颉亚珍)   【天津日报】王玉稳:变身创客,让梦想成真  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金霞路18号,王玉稳向记者讲述着他的创业故事。谈到兴奋处,他想起一个有趣的问题,问记者:“土豆和西红柿是什么关系?你可能会说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如果把土豆做成了薯条,把西红柿做成了番茄酱会怎样呢——一个美好的创意就是会化普通为神奇。”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王玉稳和他的搭档肖鹏远用合成纤维做成了一块超细纤维无纺布,这块布用在防PM2.5口罩和空气净化器的过滤网上,过滤效果高、空气阻力小;用在化妆品面膜上,又薄又服帖。他认为他的布是神奇的。   王玉稳坦言:“这块布的诞生,其实就是跨界、创意的结果。”资源整合、再创新,用自己的创造改变人们的生活,王玉稳说,作为创客,他是要靠这个“吃饭”的。   在成为一名创客之前,王玉稳和肖鹏远两位青年已是总部位于北京的纺织行业某央企的中层管理者,工作稳定、收入丰厚。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他们来说,加速了梦想实现的进程。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出后,王玉稳一直在思考:哪些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会找到更多机会?协同发展会给普通人带来怎样的改变?  辞职。拿出全部积蓄,开始创业。当时王玉稳找到西青区有关部门,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一位领导说:“你们说的技术我不太懂,但西青区欢迎每一个有梦想的人来创业。凡是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我们都会给予支持。”就这样,2015年9月6日,仅仅一个工作日,佐福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为了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我们一天驱车1000多公里,跑遍京津冀三地,找合适的工厂去加工。”王玉稳介绍,经过多次技术改进,三个月后,终于研发生产出了与自己预想一模一样的无纺布。经过几个月的中试,佐福科技有限公司的无纺布将正式实现产业化,公司开始着手相关专利的申请,已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预计2016年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 (天津日报记者 张立平)  【天津日报】何永勇:走出校园,做的是加法   正月初七,当整个清华园还沉浸在惬意的假期之中,何永勇已和他的同事们从北京出发,一路“地铁+城际”,赶到百公里之外的天津市东丽区上班。   在校园里做了二十几年学问,何永勇的人生,在他45岁那年变得有些不同。   2014年7月1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推出后不到5个月,东丽区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约,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简称高端院)正式落户。  身为高端院副院长,同年8月1日,何永勇搬进了东丽区华明高新区科创慧谷工业园的崭新办公室。   东南大学博士毕业、上海交大工作两年、清华大学任教17年,一直生活在校园里的何永勇如今这样描述自己的状态:一半时间在天津做管理,一半时间回学校带学生;一半时间与企业、政府、市场沟通,一半时间静下心来搞基础研究。相比之前简单、安静的生活,现在则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何永勇坦言,清华之所以鼓励科研团队将一只脚迈出校园,是为了敦促科技人员做更多的加法。清华人是有梦想的,希望自己的技术成果不是止步于实验室,而是能够服务社会、服务产业、服务人们的生活。恰好天津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东丽区“大院大所”的发展定位与清华不谋而合,高端院的成立促进了更多优秀成果转化、落地。   何永勇说,包括他在内,很多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近年来受制于学校物理空间的不足,科研和办公场所愈加紧张。在清华,院士的办公室也不过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与国家规定的59平方米的标准相去甚远。因此,受制于空间面积,稍大一点的项目,开展起来就颇受限制。  “到这儿就完全不一样了!”何永勇办公室所在的科创慧谷工业园4号楼两个月前刚刚完成装修,相邻的5号楼入驻的是根据上下游产业需要而引进的相关企业,此外在华明低碳产业园还有一处中试产业基地,3处科研及办公场所总计5万平方米。更加令何永勇满意的是,高端院的落户,得到了天津市及东丽区的大力支持。东丽区政府专门建设了人才公寓,配套设施齐全,符合条件的人才可拎包入住,这免去了很多家属的后顾之忧。   一向被认为是沉稳、理性的工科男,何永勇在高端院这个平台上,展现了新的创业热情。2015年,高端院17支研发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达到了7000万元,涉及的领域包括机器人与自动化、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一个值得振奋的事实是,清华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自己的科技成果放到此处中试及产业化。(天津日报记者 张立平)

阴部发黑

先天斜颈能治好吗?治疗需要多少费用

北京植发手术一般要多少钱